礦山行業的基本生產過程
1.井下開采
井下采礦可分為掘進、采礦、運輸、充填等基本過程。
(1)掘進 是采礦前的準備工作,指在巖層中開鑿巷道使其通向礦脈的作業過程,由掘進工完成。主要工序包括鑿巖、爆破、裝巖、運輸和支護等。
開鑿巷道目前仍以鑿巖爆破方法為主,這是巷道掘進的主要工序。首先用風鉆或電鉆在堅硬的巖石上鉆眼,然后裝入炸藥,將巖石爆破下落,用礦車運出爆落的巖石后,清理隧道并架上支架即成巷道。支架的作用是為了防止巷道圍巖變形和塌落,保證礦石運輸、通風和礦工進出安全。支架材料可用木材、鋼材或混凝土等。
(2)采礦 是指把含有礦石的巖層采掘下來,在煤中又稱回采。開采礦石的工作面稱為掌子面。在金屬礦石或石灰巖開采中,作業與掘進相似,只是沿著礦脈打眼、爆破、運輸出井。
采煤時,對于薄煤層或中厚煤層可一次性把整個煤層采出,厚煤層則需逐層開采。采煤工序為落煤、裝煤、運煤、支架和頂板管理等。由于機械化程度不同,勞動條件差別很大,可分為手工、機械和水力采煤。
(3)運輸 采掘的礦石、巖石等經運輸巷道運到車場,再用提升機、絞車或皮帶運輸機運送到地面。
(4)充填 金屬礦開采后一般不必充填,但煤礦開采后需用砂石等材料代替采出的煤層,填滿采空區以防塌陷。常用方法為水砂充填,即利用水力把砂石等充填材料從管道中輸運到采空區充填。
2.露天開采
當礦藏落出地面或接近地表面時,則采用露天開采方式,主要使用爆破推土機,電鏟等剝離表面覆蓋層,露出礦層后采掘。露天采掘生產效率高,勞動條件也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