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引起勞動者急性職業中毒的主要化學毒物為苯、硫化氫和一氧化碳等。2008年慢性職業中毒報告1166例,引起中毒的化學物品主要是鉛及其化合物、苯和錳及其化合物。
近年來我國職業中毒呈現四個特點:
1.急性中毒明顯多發,惡性事件有增無減
急性中毒一般發病急,潛伏期短,如在高濃度硫化氫環境下,可出現“閃電樣”死亡。起病的快慢與毒物的毒性、接觸毒物的計量、個人防護、生產場所通風狀況等因素有關。急性中毒多為群發性,特別在生產車間,由于事故而導致大量毒物外泄時,現場人員難以避免發生中毒,只是輕重程度不一。另外,不同毒物有不同的靶器官,如急性苯中毒主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輕度中毒表現興奮或酒醉態、欣快感、步態蹣跚;而重度中毒時表現昏迷、抽搐。也有些毒物可作用于若干靶器官,如急性鉛中毒除表現劇烈頭痛、嘔吐、抽搐、昏迷等中毒性腦病征象外,也可出現鉛絞痛、貧血等多系統損害。人體是一整體,毒物對某一系統的作用,必然會引起全身反應,因此必須用整體觀來分析中毒全過程,才能了解毒物對人體的總的損害。
2.苯中毒問題比較突出
近年來,苯中毒再急、慢性中毒中均居前列。建筑工地因防水作業導致的急性苯中毒事故,近兩年屢有發生。箱包加工、制鞋和從事印刷、擦字等作業工人的慢性苯中毒,廣東、浙江、福建等省均有病例,釀成再生障礙性貧血以致死亡的已非個別事件。
3.新的職業中毒不斷出現
隨著各種新材料、新工藝的引進,新的職業中毒形式不斷出現。近年來在部分沿海地區相繼出現了正乙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等過去未曾出現或很少發生的嚴重職業中毒和死亡病歷。
4.中小企業和個體作坊的職業中毒呈上升趨勢
比如,小礦山尤其是小煤礦設備簡陋,無機械性通風,加上常常違章操作,導致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混合性氣體增高,引起中毒窒息,造成嚴重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