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機械行業主要生產過程的職業危害因素
1.鑄造
鑄造業分為手工和機械造型兩大類。手工造型是指手工完成緊砂、起模、修整及合箱等很足要操作的過程。勞動強度大,勞動者直接接觸粉塵、化學毒物和物理因素,職業危害大。機械造型生產率高,質量穩定,工人勞動強度低,勞動者接觸粉塵、化學毒物和物理因素的機會少,職業危害相對較小。
(1)粉塵危害造型、鑄件落砂與清理時產生大量的沙塵,其中粉塵性質及危害性大小主要決定于型砂的種類,如選用石英砂造型時,因游離二氧化硅含量高,其危險最大。
(2)毒物與物理因素危害砂型與砂芯的煤烘干、熔煉、澆注產生高溫與熱輻射;如果采用煤或煤氣作燃料還會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如果采用高頻感應爐或微波爐加熱時則存在高頻電磁場和微波輻射。
2.鍛壓
鍛壓是對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產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變形,從而獲得鍛件的加工方法。
(1)物理因素危害噪聲是鍛壓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鍛錘(空氣錘和壓力錘)可產生強烈噪聲和振動,一般為脈沖式噪聲,其強度多為100dB(A)以上。沖床、剪床也可產生高強度噪聲,但其強度一般比鍛錘小。加熱爐溫度高達1200℃,鍛件溫度也在500-800℃之間。在生產過程中可使工作場所產生高溫與強輻射熱。
(2)粉塵與毒物危害鍛造爐、鍛錘工序中加料、出爐、鍛造過程可產生金屬粉塵、煤塵等,尤以燃料工業窯爐污染較為嚴重。燃燒鍛爐可產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
3熱處理
熱處理工藝主要是使金屬零件在不改變外形的條件下,改變金屬的性質(硬度、韌度、彈性、導電性等),達到工藝上所要求的性能,從而提高產品質量。熱處理包括正火、淬火、退火、回火和滲碳等基本過程。熱處理一般可分普通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學熱處理)和特殊熱處理等。
(1)有毒氣體機械零件的正火、退火、滲碳、淬火等熱處理工序要用品種類繁多的輔助材料,如酸、堿、金屬鹽、硝鹽及氰鹽等。這些輔料都是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和毒性的物質。如氯化鋇作加熱介質,工藝溫度達1300℃時,氯化鋇大量蒸發,產生氯化鋇煙塵污染車間空氣;氯化工藝過程中有大量氨氣排放于車間空氣中;在滲碳、氰化等工藝過程使用氰化鹽(亞鐵氰化鉀等);鹽浴爐中熔融的硝鹽與工件的油污作用產生氮氧化物。此外,熱處理過程經常使用甲醇、乙醇、丙烷、丙酮及汽油等有機劑。
(2)物理因素危害機械零件的正火、退火、滲碳、淬火等熱處理工序都是在高溫下進行的,車間內各種加熱爐、鹽浴槽和被加熱的工作都是熱源。這些熱源可造成高溫與強熱輻射的工作環境。各種電機、風機、工業泵和機械運轉設備均可產生噪聲與振動。但多數熱處理車間噪聲強度不大,噪聲超標現象較少見。
4.機械加工
利用各種機床對金屬零件進行車、刨、鉆、磨、銑等冷加工;在機械制造過程中,通常是通過鑄、鍛、焊、沖壓等方法制造成金屬零件的毛坯,然后再通過切削加工制成合格零件,最后裝配成機器。
(1)一般機械加工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危害相對較小,主要是金屬切削中使用的乳化液和切削對工人的影響。通常所用的乳化液是由礦物油、油酸及堿(苛性鈉)等所組成的乳劑。因機床高速轉運,乳化液四濺,易污染皮膚,可引起毛囊炎或粉刺等皮膚病。
機械加工過程中,在粗磨和精磨過程中,亦有大量金屬和礦物性粉塵發生。人造磨石多以金剛砂(于氧化二鋁晶體)為主,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極少,而天然磨石含有大量游離二氧化硅,故可能導致鋁塵肺和矽肺。絕大多數機床產生的機械噪聲在65-80dB(A)之間,噪聲超標現象較少見。
(2)特種機械加工特種機械加工的職業危害因素與加工工具有關;如電火花加工的金屬煙塵、激光加工的高溫和紫外輻射等;電子束X射線和金屬煙塵等;離子束加工存在金屬煙塵、紫外輻射和高頻電磁輻射,如果使用塢電極還有電離輻射危害;電解加工、液體噴射加工和超聲波加工相對危害較小。此外,設備運轉產生噪聲與振動。
5.機械裝配
簡單的機械裝配工序職業危害因素很少,危害基本同一般機械加工。但復雜的裝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與特殊裝配工藝有關。如需使用各類電焊,則存在電焊職業病危害問題;如需使用膠黏劑,則存在膠黏劑的職業病危害問題,如需使用涂裝工藝,則存在涂裝工藝的職業病危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