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hbfd7"><i id="hbfd7"></i></dl><video id="hbfd7"><i id="hbfd7"></i></video><video id="hbfd7"><dl id="hbfd7"><i id="hbfd7"></i></dl></video><dl id="hbfd7"><i id="hbfd7"><font id="hbfd7"></font></i></dl><video id="hbfd7"><dl id="hbfd7"></dl></video><dl id="hbfd7"></dl>
<dl id="hbfd7"></dl><dl id="hbfd7"><dl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dl></dl><video id="hbfd7"><i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i></video> <dl id="hbfd7"></dl>
<dl id="hbfd7"></dl>
<dl id="hbfd7"><delect id="hbfd7"><font id="hbfd7"></font></delect></dl><video id="hbfd7"><dl id="hbfd7"></dl></video>
<video id="hbfd7"><dl id="hbfd7"><i id="hbfd7"></i></dl></video><video id="hbfd7"></video><video id="hbfd7"></video><video id="hbfd7"></video><video id="hbfd7"><i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i></video><dl id="hbfd7"></dl>
<noframes id="hbfd7"><dl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dl><dl id="hbfd7"></dl><noframes id="hbfd7"><dl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dl><noframes id="hbfd7"><dl id="hbfd7"><i id="hbfd7"></i></dl>
<noframes id="hbfd7"><video id="hbfd7"><i id="hbfd7"></i></video>

認證文件

ISO9001:2008標準文件

前  言
 
本標準等同采用ISO 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英文版)。
本標準代替GB/T 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通過對其修訂,使表述更為明確,并增強與GB/T 24001—2004的相容性。
    附錄B中給出了GB/T 19001—2008和GB/T 19001—2000之間的具體變化。
      本標準的附錄A和附錄B是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全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51)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負責起草。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方圓標志認證集團、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上海質量體系審核中心、深圳環通認證中心、賽寶認證中心、華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國培認證培訓(北京)中心、中國建材檢驗認證中心、上海汽輪機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田武、李釗、劉卓慧、李強、李荷芳、李明、趙志偉、王建寧、孫純一、曲辛田、萬舉勇、王梅、李平、石新勇、倪紅衛。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 10300.2—1988、GB/T 19001—1992、GB/T19001—1994、GB/T 19001—2000。
引言
0.1 總則
采用質量管理體系是組織的一項戰略性決策。一個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和實施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a) 組織的環境、該環境的變化以及與該環境有關的風險;
b) 組織不斷變化的需求;
c) 組織的具體目標;
d) 組織所提供的產品;
e) 組織所采用的過程;
f) 組織的規模和組織結構。
統一質量管理體系的結構或文件不是本標準的目的。
本標準所規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是對產品要求的補充。“注”是理解和說明有關要求的指南。
本標準能用于內部和外部(包括認證機構)評定組織滿足顧客要求、適用于產品的法律法規要求和組織自身要求的能力。
本標準的制定已經考慮了GB/T 19000和GB/T 19004中所闡明的質量管理原則。
0.2 過程方法
本標準鼓勵在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以及改進其有效性時采用過程方法,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
   為使組織有效運行,必須確定和管理眾多相互關聯的活動。通過使用資源和管理,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項或一組活動,可以視為一個過程。通常,一個過程的輸出直接形成下一個過程的輸入。
    為了產生期望的結果,由過程組成的系統在組織內的應用,連同這些過程的識別和相互作用,以及對這些過程的管理,可稱之為“過程方法”。
過程方法的優點是對過程系統中單個過程之間的聯系以及過程的組合和相互作用進行連續的控制。
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應用過程方法時,強調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         理解和滿足要求;
b)        需要從增值的角度考慮過程;
c)         獲得過程績效和有效性的結果;
    d) 在客觀測量的基礎上,持續改進過程。
圖1所反映的以過程為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模式展示了第4章至第8章中所提出的過程聯系。該圖反映了在規定輸入要求時,顧客起著重要的作用。對顧客滿意的監視,要求組織對顧客關于組織是否已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進行評價。該模式雖覆蓋了本標準的所有要求,但卻未詳細地反映各過程。
    注:此外,稱之為“PDCA”的方法可適用于所有過程。PDCA模式可簡述如下:
    P-策劃: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為提供結果建立必要的目標和過程;
    D-實施:實施過程;
    C-檢查:根據方針、目標和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報告結果;
    A-處置: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績效。

過程為基礎的質量管理體系模式
0.3   與GB/T 19004的關系
GB/T19001和GB/T19004都是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這兩項標準相互補充,但也可單獨使用。
GB/T19001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可供組織內部使用,也可用于認證或合同目的。GB/T 19001所關注的是質量管理體系在滿足顧客要求方面的有效性。
在本標準發布時,GB/T 19004處于修訂過程中。修訂后的GB/T 19004將為組織在復雜的、要求更高的和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獲得持續成功提供管理指南。與GB/T 19001相比,GB/T 19004關注質量管理的更寬范圍;通過系統和持續改進組織的績效,滿足所有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然而,GB/T 19004不擬用于認證、法律法規和合同的目的。
0.4 與其他管理體系的相容性
為方便使用者,本標準在修訂過程中適當考慮了GB/T 24001-2004的內容,以增強兩個標準的相容性。附錄A表明了GB/T 19001—2008與GB/T 24001—2004之間的對應關系。
本標準不包括針對其他管理體系的特定要求,如環境管理、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財務管理或風險管理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標準使組織能夠將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與相關的管理體系要求相協調或整合。組織為了建立符合本標準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可能會改變現行的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  
                                                                                                                               
1   范圍
1.1  總則
本標準為有下列需求的組織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a) 需要證實其具有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
b) 通過體系的有效應用,包括體系持續改進過程的有效應用,以及保證符合顧客要求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旨在增強顧客滿意。
    注1:在本標準中,術語“產品”僅適用于:
a) 預期提供給顧客的或顧客所要求的產品;
b) 產品實現過程所產生的任何預期輸出。
    注2:法律法規要求可稱作法定要求。
1.2  應用
本標準規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適用于各種類型、不同規模和提供不同產品的組織。
由于組織及其產品的性質導致本標準的任何要求不適用時,可以考慮對其進行刪減。
如果進行刪減,應僅限于本標準第7章的要求,并且這樣的刪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標準。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19000-2008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ISO 9000:2005 ,IDT)
 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采用GB/T 19000中所確立的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中所出現的術語“產品”,也可指“服務”。
 質量管理體系
4.1 總要求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將其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組織應:
a) 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整個組織中的應用(見1.2);
b) 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
c) 確定所需的準則和方法,以確保這些過程的運行和控制有效;
d) 確??梢垣@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行和監視;
e) 監視、測量(適用時)和分析這些過程;
f) 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所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的持續改進。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管理這些過程。
組織如果選擇將影響產品符合要求的任何過程外包,應確保對這些過程的控制。對此類外包過程控制的類型和程度應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加以規定。
注1:上述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以及測量、分析和改進有關的過程。
注2:“外包過程”是為了質量管理體系的需要,由組織選擇,并由外部方實施的過程。
注3:組織確保對外包過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滿足所有顧客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的責任。對外包過程控制的類型和程度可受諸如下列因素影響:
a) 外包過程對組織提供滿足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的潛在影響;
b) 對外包過程控制的分擔程度;
c) 通過應用7.4實現所需控制的能力。
4.2  文件要求
4.2.1 總則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b) 質量手冊;
 c)本標準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記錄;
 d) 組織確定的為確保其過程有效策劃、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記錄。
     注1:本標準出現 “形成文件的程序”之處,即要求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實施和保持。一個文件可包括對一個或多個程序的要求。一個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個文件中。      
 注2:不同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多少與詳略程度可以不同,取決于:
             a) 組織的規模和活動的類型;
             b) 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
             c) 人員的能力。
      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類型的媒介。
4.2.2 質量手冊
 組織應編制和保持質量手冊,質量手冊包括:
      a) 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包括任何刪減的細節和正當的理由(見1.2);
      b) 為質量管理體系編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對其引用;
      c) 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 文件控制
質量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應予以控制。記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件,應依據4.2.4的要求進行控制。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為使文件是充分與適宜的,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
b)     必要時對文件進行評審與更新,并再次批準;
c)     確保文件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得到識別;
d)     確保在使用處可獲得適用文件的有關版本;
e)     確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識別;
f)      確保組織所確定的策劃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外來文件得到識別,并控制其分發;
g)     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種目的而保留作廢文件,對這些文件進行適當的標識。
4.2.4記錄控制
為提供符合要求及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而建立的記錄,應得到控制。
組織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留和處置所需的控制。
記錄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
 
 
 管理職責
5.1  管理承諾
    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活動,對其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的承諾提供證據:
a) 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質量方針;
c) 確保質量目標的制定;
d) 進行管理評審;
e) 確保資源的獲得。
5.2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最高管理者應以增強顧客滿意為目的,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并予以滿足(見7.2.1和8.2.1)。
5.3  質量方針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質量方針:
 a) 與組織的宗旨相適應;
 b) 包括對滿足要求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承諾;
 c) 提供制定和評審質量目標的框架;
 d) 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
 e) 在持續適宜性方面得到評審。
5.4 策劃
5.4.1質量目標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質量目標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見7.1 a))。質量目標應是可測量的,并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
5.4.2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
      a) 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策劃,以滿足質量目標以及4.1的要求。
b) 在對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和實施時,保持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5.5  職責、權限與溝通
5.5.1 職責和權限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的職責、權限得到規定和溝通。
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應在本組織管理層中指定一名成員,無論該成員在其他方面的職責如何,應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權限:
a)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和保持;
b)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質量管理體系的績效和任何改進的需求;
c) 確保在整個組織內提高滿足顧客要求的意識。
注: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可包括就質量管理體系有關事宜與外部方進行聯絡。
5.5.3 內部溝通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組織內建立適當的溝通過程,并確保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溝通。
5.6  管理評審
5.6.1  總則
 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其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評審應包括評價改進的機會和質量管理體系變更的需求,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變更的需求。
     應保持管理評審的記錄(見4.2.4)。
5.6.2 評審輸入
管理評審的輸入應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         審核結果;
b)        顧客反饋;
c)         過程的績效和產品的符合性;
d)        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狀況;
e)         以往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
f)         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
g)        改進的建議。
5.6.3 評審輸出
管理評審的輸出應包括與以下方面有關的任何決定和措施:
a)         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
b)        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
c)         資源需求。
6  資源管理
6.1 資源提供
組織應確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資源:
a)         實施、保持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b)        通過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
6.2 人力資源
6.2.1 總則
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從事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注: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承擔任何任務的人員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
6.2.2 能力、培訓和意識
組織應:
a) 確定從事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員所需的能力;
b) 適用時,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獲得所需的能力;
c) 評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 確保組織的人員認識到所從事活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質量目標作出貢獻;
e) 保持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的適當記錄(見4.2.4)。
6.3 基礎設施
組織應確定、提供并維護為達到符合產品要求所需的基礎設施。適用時,基礎設施包括:
a)         建筑物、工作場所和相關的設施;
b)        過程設備(硬件和軟件);
c)         支持性服務(如運輸、通訊或信息系統)。
6.4 工作環境
    組織應確定和管理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
注:術語“工作環境”是指工作時所處的條件,包括物理的、環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聲、溫度、濕度、照明或天氣等。
7  產品實現
7.1  產品實現的策劃
 組織應策劃和開發產品實現所需的過程。產品實現的策劃應與質量管理體系其他過程的要求相一致(見4.1)。
在對產品實現進行策劃時,組織應確定以下方面的適當內容:
a)         產品的質量目標和要求;
b)        針對產品確定過程、文件和資源的需求;
c)         產品所要求的驗證、確認、監視、測量、檢驗和試驗活動,以及產品接收準則;
d)        為實現過程及其產品滿足要求提供證據所需的記錄(見4.2.4)。
策劃的輸出形式應適合于組織的運作方式。
   注 1:對應用于特定產品、項目或合同的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包括產品實現過程)和資源作出規定的文件可稱之為質量計劃。
   注 2:組織也可將7.3的要求應用于產品實現過程的開發。
7.2 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7.2.1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組織應確定:
a)          顧客規定的要求,包括對交付及交付后活動的要求;
b)         顧客雖然沒有明示,但規定用途或已知的預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適用于產品的法律法規要求;
d)         組織認為必要的任何附加要求。
注:交付后活動包括諸如保證條款規定的措施、合同義務(例如,維護服務)、附加服務(例如,回收或最終處置)等。
7.2.2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
組織應評審與產品有關的要求。評審應在組織向顧客作出提供產品的承諾(如:提交標書、接受合同或訂單及接受合同或訂單的更改)之前進行,并應確保:
a)      產品要求已得到規定;
b)  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的要求已得到解決;
c)  組織有能力滿足規定的要求。
評審結果及評審所引起的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若顧客沒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組織在接受顧客要求前應對顧客要求進行確認。
若產品要求發生變更,組織應確保相關文件得到修改,并確保相關人員知道已變更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況中,如網上銷售,對每一個訂單進行正式的評審可能是不實際的,作為替代方法,可對有關的產品信息,如產品目錄、產品廣告內容等進行評審。
7.2.3 顧客溝通
組織應對以下有關方面確定并實施與顧客溝通的有效安排:
a)         產品信息;
b)        問詢、合同或訂單的處理,包括對其修改;
c)         顧客反饋,包括顧客抱怨。
7.3 設計和開發
7.3.1 設計和開發策劃
組織應對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進行策劃和控制。
在進行設計和開發策劃時,組織應確定:
a)        設計和開發的階段;
b)        適合于每個設計和開發階段的評審、驗證和確認活動;
c)         設計和開發的職責和權限。
    組織應對參與設計和開發的不同小組之間的接口實施管理,以確保有效的溝通,并明確職責分工。
隨著設計和開發的進展,在適當時,策劃的輸出應予以更新。
注:設計和開發評審、驗證和確認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據產品和組織的具體情況,可單獨或以任意組合的方式進行并記錄。
7.3.2設計和開發輸入
   應確定與產品要求有關的輸入,并保持記錄(見4.2.4)。這些輸入應包括:
a)         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b)        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c)         適用時,來源于以前類似設計的信息;
d)        設計和開發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應對這些輸入的充分性和適宜性進行評審。要求應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7.3.3 設計和開發輸出
設計和開發輸出的方式應適合于對照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 并應在放行前得到批準。
設計和開發輸出應:
a)         滿足設計和開發輸入的要求;
b)        給出采購、生產和服務提供的適當信息;
c)         包含或引用產品接收準則;
d)        規定對產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產品特性。
注:生產和服務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產品防護的細節。
7.3.4設計和開發評審
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3.1),在適宜的階段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系統的評審,以便:
a)         評價設計和開發的結果滿足要求的能力;
b)        識別任何問題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評審的參加者應包括與所評審的設計和開發階段有關的職能的代表。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5 設計和開發驗證
為確保設計和開發輸出滿足輸入的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3.1)對設計和開發進行驗證。驗證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6 設計和開發確認
為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規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預期用途的要求,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3.1)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確認。只要可行,確認應在產品交付或實施之前完成。確認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3.7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應識別設計和開發的更改,并保持記錄。應對設計和開發的更改進行適當的評審、驗證和確認,并在實施前得到批準。設計和開發更改的評審應包括評價更改對產品組成部分和已交付產品的影響。更改的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4 采購
7.4.1 采購過程
組織應確保采購的產品符合規定的采購要求。對供方及采購產品的控制類型和程度應取決于采購產品對隨后的產品實現或最終產品的影響。
組織應根據供方按組織的要求提供產品的能力評價和選擇供方。應制定選擇、評價和重新評價的準則。評價結果及評價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4.2 采購信息
采購信息應表述擬采購的產品,適當時包括:
a)  產品、程序、過程和設備的批準要求:
b)  人員資格的要求;
c)  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在與供方溝通前,組織應確保規定的采購要求是充分與適宜的。
7.4.3 采購產品的驗證
組織應確定并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以確保采購的產品滿足規定的采購要求。
當組織或其顧客擬在供方的現場實施驗證時,組織應在采購信息中對擬采用的驗證安排和產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規定。
7.5 生產和服務提供
7.5.1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組織應策劃并在受控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服務提供。適用時,受控條件應包括:
a)       獲得表述產品特性的信息;
b)       必要時,獲得作業指導書;
c)       使用適宜的設備;
d)       獲得和使用監視和測量設備;
e)       實施監視和測量;
f)        實施產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動。
7.5.2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當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使問題在產品使用后或服務交付后才顯現時,組織應對任何這樣的過程實施確認。
確認應證實這些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
組織應對這些過程作出安排,適用時包括:
a)         為過程的評審和批準所規定的準則;
b)        設備的認可和人員資格的鑒定;
c)         特定的方法和程序的使用;
d)        記錄的要求(見4.2.4);
e)        再確認。
7.5.3  標識和可追溯性
適當時,組織應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使用適宜的方法識別產品。
組織應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針對監視和測量要求識別產品的狀態。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場合,組織應控制產品的唯一性標識,并保持記錄(見4.2.4)。
注:在某些行業,技術狀態管理是保持標識和可追溯性的一種方法。
7.5.4 顧客財產
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構成產品一部分的顧客財產。如果顧客財產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的情況,組織應向顧客報告,并保持記錄(見4.2.4)。
注:顧客財產可包括知識產權和個人信息。
7.5.5 產品防護
組織應在產品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對其提供防護,以保持符合要求。適用時,這種防護應包括標識、搬運、包裝、貯存和保護。防護也應適用于產品的組成部分。
7.6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控制
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設備,為產品符合確定的要求提供證據。
組織應建立過程,以確保監視和測量活動可行并以與監視和測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實施。
為確保結果有效,必要時,測量設備應:
a)        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和(或)      檢定(驗證)。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驗證)的依據;(見4.2.4)
b)        必要時進行調整或再調整;
c)        具有標識,以確定其校準狀態;
d)        防止可能使測量結果失效的調整;
e)        在搬運、維護和貯存期間防止損壞或失效;
此外,當發現設備不符合要求時,組織應對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記錄。組織應對該設備和任何受影響的產品采取適當的措施。
校準和檢定(驗證)結果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當計算機軟件用于規定要求的監視和測量時,應確認其滿足預期用途的能力。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并在必要時予以重新確認。
注:確認計算機軟件滿足預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驗證和保持其適用性的配置管理。
8  測量、分析和改進
8.1  總則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測量、分析和改進過程:
a)      證實產品要求的符合性;
b)  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
c)  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這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8.2 監視和測量
8.2.1 顧客滿意
 作為對質量管理體系績效的一種測量,組織應監視顧客關于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關信息,并確定獲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
注:監視顧客感受可以包括從諸如顧客滿意度調查、來自顧客的關于交付產品質量方面數據、用戶意見調查、流失業務分析、顧客贊揚、索賠和經銷商報告之類的來源獲得輸入。
8.2.2 內部審核
組織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
a)     符合策劃的安排(見7.1)、本標準的要求以及組織所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
組織應策劃審核方案,策劃時應考慮擬審核的過程和區域的狀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應規定審核的準則、范圍、頻次和方法。審核員的選擇和審核的實施應確保審核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審核員不應審核自己的工作。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審核的策劃、實施、形成記錄以及報告結果的職責和要求。
應保持審核及其結果的記錄(見4.2.4)
負責受審核區域的管理者應確保及時采取必要的糾正和糾正措施,以消除所發現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后續活動應包括對所采取措施的驗證和驗證結果的報告(見8.5.2)。
    注:作為指南,見GB/T 19011。
8.2.3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采用適宜的方法對質量管理體系過程進行監視,并在適用時進行測量。這些方法應證實過程實現所策劃的結果的能力。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
注: 當確定適宜的方法時,建議組織根據每個過程對產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影響,考慮監視和測量的類型與程度。
8.2.4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已得到滿足。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1)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
記錄應指明有權放行產品以交付給顧客的人員(見4.2.4)。
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準,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準,否則在策劃的安排(見7.1)已圓滿完成之前,不應向顧客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
8.3  不合格品控制
 組織應確保不符合產品要求的產品得到識別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預期的使用或交付。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處置的有關職責和權限。
適用時,組織應通過下列一種或幾種途徑處置不合格品:
a)     采取措施,消除發現的不合格;
b)     經有關授權人員批準,適用時經顧客批準,讓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預期的使用或應用;
d)     當在交付或開始使用后發現產品不合格時,組織應采取與不合格的影響或潛在影響的程度相適應的措施。
    在不合格品得到糾正之后應對其再次進行驗證,以證實符合要求。
應保持不合格的性質的記錄以及隨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記錄,包括所批準的讓步的記錄(見4.2.4)。
8.4  數據分析
組織應確定、收集和分析適當的數據,以證實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并評價在何處可以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這應包括來自監視和測量的結果以及其他有關來源的數據。
數據分析應提供有關以下方面的信息:
a)         顧客滿意見8.2.1);
b)        與產品要求的符合性(見8.2.4);
c)         過程和產品的特性及趨勢,包括采取預防措施的機會(見8.2.3和8.2.4);
d)        供方(見7.4)。
8.5  改進
8.5.1 持續改進
組織應利用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8.5.2 糾正措施
組織應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發生。糾正措施應與所遇到不合格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評審不合格(包括顧客抱怨);
b)       確定不合格的原因;
c)       評價確保不合格不再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d)       確定和實施所需的措施;
e)       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見4.2.4);
f)        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的有效性。
8.5.3 預防措施
組織應確定措施,以消除潛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發生。預防措施應與潛在問題的影響程度相適應。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         確定潛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        評價防止不合格發生的措施的需求;
c)         確定并實施所需的措施;
d)        記錄所采取措施的結果(見4.2.4);
e)         評審所采取的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GB/T 19001-2008與GB/T 24001-2004之間的對照
表A.1 - GB/T 19001-2008與GB/T 24001-2004之間的對照

GB/T 19001-2008

GB/T 24001-2004

引言(僅限于標題)
總則
過程方法
與GB/T 19004的關系
與其他管理體系的相容性

 
0.1
0.2
0.3
0.4

 

引言
 

范圍(僅限于標題)
總則
應用

1
1.1
1.2

1

范圍

規范性引用文件

2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術語和定義

3

3

術語和定義

質量管理體系(僅限于標題)

4

4

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僅限于標題)

總要求

4.1

4.1

總要求

文件要求(僅限于標題)

4.2

 

 

總則

4.2.1

4.4.4

文件

質量手冊

4.2.2

 

 

文件控制

4.2.3

4.4.5

文件控制

記錄控制

4.2.4

4.5.4

記錄控制

管理職責(僅限于標題)

5

 

 

管理承諾

5.1

4.2
4.4.1

環境方針
資源、作用、職責和權限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5.2
 

4.3.1
4.3.2
4.6

環境因素
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
管理評審

質量方針

5.3

4.2

環境方針

策劃(僅限于標題)

5.4

4.3

策劃

質量目標

5.4.1

4.3.3

目標、指標和方案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5.4.2

4.3.3

目標、指標和方案

職責、權限與溝通(僅限于標題)

5.5

 

 

職責和權限

5.5.1

4.4.1

資源、作用、職責和權限

管理者代表

5.5.2

4.4.1

資源、作用、職責和權限

內部溝通

5.5.3

4.4.3

信息交流

管理評審(僅限于標題)

5.6

4.6

管理評審

總則

5.6.1

4.6

管理評審

評審輸入

5.6.2

4.6

管理評審

評審輸出

5.6.3

4.6

管理評審

資源管理(僅限于標題)

6

 

 

資源的提供

6.1

4.4.1

資源、作用、職責和權限

人力資源(僅限于標題)

6.2

 

 

總則

6.2.1

4.4.2

能力、培訓和意識

能力、培訓和意識

6.2.2

4.4.2

能力、培訓和意識

基礎設施

6.3

4.4.1

資源、作用、職責和權限

工作環境

6.4

 

 

產品實現(僅限于標題)

7

4.4

實施與運行(僅限于標題)

產品實現的策劃

7.1

4.4.6

運行控制

與顧客有關的過程(僅限于標題)

7.2

 

 

 
表A.1 - GB/T 19001-2008與GB/T 24001-2004之間的對照(續)

GB/T 19001-2008

GB/T 24001-2004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7.2.1

4.3.1
4.3.2
4.4.6

環境因素
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
運行控制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

7.2.2

4.3.1
4.4.6

環境因素
運行控制

顧客溝通

7.2.3

4.4.3

信息交流

設計和開發(僅限于標題)

7.3

 

 

設計和開發策劃

7.3.1

4.4.6

運行控制

設計和開發輸入

7.3.2

4.4.6

運行控制

設計和開發輸出

7.3.3

4.4.6

運行控制

設計和開發評審

7.3.4

4.4.6

運行控制

設計和開發驗證

7.3.5

4.4.6

運行控制

設計和開發確認

7.3.6

4.4.6

運行控制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7.3.7

4.4.6

運行控制

采購(僅限于標題)

7.4

 

 

采購過程

7.4.1

4.4.6

運行控制

采購信息

7.4.2

4.4.6

運行控制

采購產品的驗證

7.4.3

4.4.6

運行控制

生產和服務提供

7.5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7.5.1

4.4.6

運行控制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7.5.2

4.4.6

運行控制

標識和可追溯性

7.5.3

 

 

顧客財產

7.5.4

 

 

產品防護

7.5.5

4.4.6

運行控制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控制

7.6

4.5.1

監測和測量

測量、分析和改進(僅限于標題)

8

4.5

檢查(僅限于標題)

總則

8.1

4.5.1

監測和測量

監視和測量(僅限于標題)

8.2

 

 

顧客滿意

8.2.1

 

 

內部審核

8.2.2

4.5.5

內部審核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2.3

4.5.1
4.5.2

監測和測量
合規性評價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8.2.4

4.5.1
4.5.2

監測和測量
合規性評價

不合格品控制

8.3

4.4.7
4.5.3

應急準備和響應
不符合、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數據分析

8.4

4.5.1

監測和測量

改進(僅限于標題)

8.5

 

 

持續改進

8.5.1

4.2
4.3.3
4.6

環境方針
目標、指標和方案
管理評審

糾正措施

8.5.2

4.5.3

不符合、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

8.5.3

4.5.3

不符合、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表A.2 – GB/T 24001-2004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對照

GB/T 24001-2004

GB/T 19001-2008

引言
 

 

0
0.1
0.2
0.3
0.4

引言
 總則
 過程方法
 與GB/T 19004的關系
與其他管理體系的相容性

范圍
 

1
 

1
1.1
1.2

范圍
 總則
 應用

規范性引用文件

2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術語和定義

3

3

術語和定義

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僅限于標題)

4

4

質量管理體系(僅限于標題)

總要求

4.1

4.1
5.5
5.5.1

總要求
職責、權限與溝通
職責和權限

環境方針

4.2

5.1
5.3
8.5.1

管理承諾
質量方針
持續改進

策劃(僅限于標題)

4.3

5.4

策劃(僅限于標題)

環境因素

4.3.1
 

5.2
7.2.1
7.2.2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

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

4.3.2

5.2
7.2.1

以顧客為中心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目標、指標和方案

4.3.3

5.4.1
5.4.2
8.5.1

質量目標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
持續改進

實施與運行(僅限于標題)

4.4

7

產品實現(僅限于標題)

組織結構和職責

4.4.1

5.1
5.5.1
5.5.2
6.1
6.3

管理承諾
職責和權限
管理者代表
資源的提供
基礎設施

能力、培訓和意識

4.4.2

6.2.1
6.2.2

(人力資源)總則
能力、培訓和意識

信息交流

4.4.3

5.5.3
7.2.3

內部溝通
顧客溝通

文件

4.4.4

4.2.1
4.2.2

(文件要求)總則
 質量手冊

文件控制

4.4.5

4.2.3

文件控制

 
 
表A.2 – GB/T 24001-2004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對照(續)

GB/T 24001-2004

GB/T 19001-2008

運行控制

4.4.6

7.1
7.2
7.2.1
7.2.2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4.1
7.4.2
7.4.3
7.5
7.5.1
7.5.2
7.5.5

 產品實現的策劃
 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
 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
 設計和開發策劃
 設計和開發輸入
 設計和開發輸出
 設計和開發評審
 設計和開發驗證
 設計和開發確認
 設計和開發更改的控制
 采購控制
 采購信息
 采購產品的驗證
生產和服務提供
 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
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
 產品防護

應急準備和響應

4.4.7

8.3

不合格品控制

檢查(僅限于標題)

4.5

8

測量、分析和改進(僅限于標題)

監測和測量

4.5.1

7.6
8.1
8.2.3
8.2.4
8.4

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控制
(測量、分析和改進)總則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數據分析

合規性評價

4.5.2

8.2.3
8.2.4

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產品的監視和測量

不符合、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4.5.3

8.3
8.4
8.5.2
8.5.3

不合格品控制
數據分析
糾正措施
預防措施

記錄控制

4.5.4

4.2.4

記錄控制

內部審核

4.5.5

8.2.2

內部審核

管理評審

4.6

5.1
5.6
5.6.1
5.6.2
5.6.3
8.5.1

管理承諾
管理評審(僅限于標題)
總則
評審輸入
評審輸出
持續改進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GB/T 19001-2000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變化
表B.1 - GB/T 19001-2000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變化

GB/T19001—2000條款

段/圖/
表/注

增加(A)或
刪除(D)

修   訂   內   容

0.1

第1段第2句

D

一個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和實施受各種需求、具體的目標、所提供的產品、所采用的過程以及組織的規模和結構的影響。

A

一個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和實施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a) 組織的環境、該環境的變化以及與該環境有關的風險;
b) 組織不斷變化的需求;
c) 組織的具體目標;
d) 組織所提供的產品;
e) 組織所采用的過程;
f) 組織的規模和組織結構。

第3句

新的一段

統一質量管理體系的結構或文件不是本標準的目的。

0.1

第4段

A

本標準能用于內部和外部(包括認證機構)評定組織滿足顧客要求、適用于產品的法律法規要求和組織自身要求的能力。

0.2

第2段

D+A

為使組織有效運,必須識別確定和管理眾多相互關聯的活動。通過使用資源和管理,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項或一組活動,可以視為一個過程。通常,一個過程的輸出可直接形成下一過程的輸入。

0.2

第3段

D+A

為了產生期望的結果,組織內諸過程的系統的應用,由過程組成的系統在組織內的應用,連同這些過程的識別和相互作用,以及對這些過程的管理,可稱之為“過程方法”。

0.2

第5段 c)

D+A

c) 獲得過程績效業績)和有效性的結果;
全文中均將“業績”改為“績效”。

0.2

第6段

D+A

該圖這種展示反映了在規定輸入要求時,顧客起著重要的作用。對顧客滿意的監視,要求組織對顧客關于組織是否已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進行評價對顧客滿意的監視要求對顧客有關組織是否已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進行評價。

0.3

第1段

D+A

GB/T 19001GB/T 19004已制定為一對協調一致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他們相互補充,但也可單獨使用。雖然這兩項標準具有不同的范圍,但卻具有相似的結構,以有助于他們作為協調一致的一對標準的應用。
GB/T 19001GB/T 19004都是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這兩項標準相互補充,但也可單獨使用。

0.3

第2段

D+A

在滿足顧客要求方面,GB/T 19001所關注的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GB/T 19001所關注的是質量管理體系在滿足顧客要求方面的有效性。

0.3

第3段

D+A

GB/T 19001相比,GB/T 19004為質量管理體系更寬范圍的目標提供了指南。除了有效性,該標準還特別關注持續改進組織的總體業績與效率。對于最高管理者希望通過追求業績持續改進而超越GB/T 19001要求的那些組織,GB/T 19004推薦了指南。然而,用于認證或合同不是GB/T 19004的目的。
在本標準發布時,GB/T 19004處于修訂過程中。修訂后的GB/T 19004將為組織在復雜的、要求更高的和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獲得持續成功提供管理指南。與GB/T 19001相比,GB/T 19004關注質量管理的更寬范圍;通過系統和持續改進組織的績效,滿足所有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然而,GB/T 19004不擬用于認證、法律法規和合同的目的。

表B.1 - GB/T 19001-2000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對照(續)

GB/T19001—2000條款

段/圖/
表/注

增加(A)或
刪除(D)

修   訂   內   容

0.4

第1段

D+A

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標準與ISO 14001-1996相互趨近,以增強兩類標準的相容性。
為了方便使用者,本標準在修定過程中適當考慮了GB/T 24001-2004的內容,以增強兩個標準的相容性。附錄A表明了GB/T 190012008GB/T 240012004之間的對應關系。

0.4

第2段

D+A

然而本標準使組織能夠將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與相關的管理體系要求相結合協調或整合。

1.1

a)
 
b)
 

 
 
 
注2

A
 
D+A
 
D
 
A
 
A

a) 需要證實其具有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需要證實其有能力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
b) 通過體系的有效應用,包括體系持續改進過程的有效應用,以及保證符合顧客要求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旨在增強顧客滿意。
注:在本標準中,術語產品適用于預期提供給顧客或顧客所要求的產品。
  1:在本標準中,術語“產品”僅適用于:
a) 預期提供給顧客的或顧客所要求的產品;
b) 產品實現過程所產生的任何預期輸出。
2:法律法規要求可稱作法定要求。

1.2

第2段

D+A

    當本標準的任何要求因組織及其產品的特點而部適用時,由于組織及其產品的性質導致本標準的任何要求不適用時,

1.2

第3段

A

除非刪減僅限于本標準第7章中那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的要求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標準。
如果進行刪減,應僅限于本標準第7章的要求,并且這樣的刪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標準。

2

第1段

D
 
 
A
 
 
 
D+A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19000—20002008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idt ISO 9000:20002005,IDT)

2

第1段

D
 
 
A
 
 
 
D+A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19000—20002008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idt  ISO 900:2005,IDT)

表B.1 - GB/T 19001-2000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對照(續)

GB/T19001—2000條款

段/圖/
表/注

增加(A)或
刪除(D)

修   訂   內   容

3

第1段

D+A

本標準采用GB/T 19000中所確立的術語和定義。

3

第2段第3段

D

本標準表述供應鏈所使用的以下術語經過了更改,以反映當前的使用情況:
ISO9001:2008標準文件ISO9001:2008標準文件供方                                        組織                                       顧客
   本標準中的術語“組織”用以取代ISO 19001-1994所使用的術語“供方”,術語“供方”用以取代術語“分承包方”-刪除)

4.1

第1段

A

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將其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4.1

a)

D+A

a) 識別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整個組織中的應用(見1.2);

4.1

c)

D+A

c) 確定為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行和控制所需的準則和方法,確定所需的準則和方法,以確保這些過程的運行和控制有效;

4.1

d)

D+A

d) 確??梢垣@得必要的資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行和對這些過程的監視;

4.1

e)

A

監視、測量(適用時)和分析這些過程;

4.1

第4段

D+A

針對組織所選擇的任何影響產品符合要求的外包過程,組織應確保對其實施控制。對此類外包過程的控制應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加以識。
組織如果選擇將影響產品符合要求的任何過程外包,應確保對這些過程的控制。對此類外包過程控制的類型和程度應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加以規定。

4.1

注1

D+A

注1:上述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應當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供、產品實現以及測量、分析和改進有關的過程。

4.1

新注2

A

2:“外包過程”是為了質量管理體系的需要,由組織選擇,并由外部方實施的過程。

4.1

注3

A

3:組織確保對外包過程的控制,并不免除其滿足所有顧客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的責任。對外包過程控制的類型和程度可受諸如下列因素影響:
a)        外包過程對組織提供滿足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的潛在影響;
b)       對外包過程控制的分擔程度;
c)        通過應用7.4實現所需控制的能力。

4.2.1

c)

A

c)本標準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記錄;

4.2.1

d)

A

d) 組織確定的為確保其過程有效策劃、運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記錄。

4.2.1

e)

D

e) 本標準所要求的記錄(見4.2.4);

4.2.1

注1

A

注1:本標準出現 “形成文件的程序”之處,即要求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實施和保持。一個文件可包括對一個或多個程序的要求。一個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個文件中。

4.2.1

注2

A

注2:不同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多少與詳略程度可以不同,取決于:

4.2.1

注3

D+A

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類型的媒體媒介。

4.2.2

a)

D+A

a) 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包括任何刪減的細節與合理性和正當的理由(見1.2);

4.2.3

a)

D+A

a)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以確保文件是充分與適宜的;為使文件是充分與適宜的,文件發布前得到批準;

4.2.3

f)

A

f)確保組織所確定的策劃和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外來文件得到識別,并控制其分發;

 
表B.1 - GB/T 19001-2000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對照(續)

GB/T19001:2000條款

段/圖/表/注

增加(A)或
刪除(D)

修   訂   內   容

4.2.3

g)

D+A

g) 防止作廢文件的非預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如果出于某種目的而保留作廢文件,對這些文件進行適當的標識。

4.2.4

 

D+A

應建立并保持記錄,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記錄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
為提供符合要求及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而建立的記錄,應得到控制。
組織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留和處置所需的控制。
記錄應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

5.1

a)

A

a) 向組織傳達滿足顧客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

5.5.2

第1段

D+A
 

最高管理者應指定一名管理者在本組織管理層中指定一名成員,無論該成員在其他方面的職責如何,應使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職責和權限:

5.5.2

D+A
 

注: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可包括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事宜的外部聯絡管理者代表的職責可包括就質量管理體系有關事宜與外部方進行聯絡。

5.6.1

第1段

D+A
 

評審應包括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的機會和質量管理體系變更的需求,包括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變更的需求。

5.6.2

d)

A

d) 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狀況;

5.6.3

e)

A

a) 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

6.2.1

第1段
 
 
新注

D+A
 
 
A

基于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從事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質量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
注: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承擔任何任務的人員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產品要求符合性。

6.2.2

標題

D+A

能力、培訓和意識和培訓

6.2.2

a)和b)

d)

D+A

a)確定從事影響產品質量要求符合性的工作人員所必要的能力;
b) 適用時,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需求獲得所需的能力;
d) 確保員工組織的人員認識到所從事活動的相關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質量目標做出貢獻;

6.3

c)

A

a) 支持性服務(如運輸、通訊或信息系統)。

6.4

新注

A

注:術語“工作環境”是指工作時所處的條件,包括物理的、環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溫度、濕度、照明或天氣等。

7.1

c)

A

c) 產品所要求的驗證、確認、監視、測量、檢驗和試驗活動,以及產品接收準則;

7.2.1

c)和d)
 
 
新注

D+A
 
 
A

c) 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適用于產品的法律法規要求;
d) 組織認為必要確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注:交付后活動包括諸如保證條款規定的措施、合同義務(例如,維護服務)、附加服務(例如,回收或最終處置)等。

7.2.2

a)

A

a)        產品要求得到規定;

7.2.2

b)

D+A

b)  與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訂單的要求已得到解決;

7.2.2

第3段

D+A

若顧客提供的要求沒有形成文件,
若顧客沒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

 
 
表B.1 - GB/T 19001-2000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對照(續)

GB/T19001—2000條款

段/圖
/表/注

增加(A)或
刪除(D)

修   訂   內   容

7.3.1

第4段

A

設計和開發的進展,在適當時,策劃的輸出應予以更新。

7.3.1

新注

A

注:設計和開發評審、驗證和確認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據產品和組織的具體情況,可單獨或以任意組合的方式進行并記錄。

7.3.2

a)

A

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

7.3.2

c)

D+A

適用時,以前類似設計提供的信息來源于以前類似設計的信息;

7.3.2

第2段

D+A

應對這些輸入進行評審,以確保輸入是充分與適宜的。應對這些輸入的充分性和適宜性進行評審。

7.3.3

第1段

D+A

設計和開發輸出的方式應以能夠針對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的方式提出設計和開發輸出的方式應適合于對照設計和開發的輸入進行驗證,并應在放行前得到批準。

7.3.3

新注

A

注:生產和服務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產品防護的細節。

7.3.4

第1段

D+A

在適宜的階段,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3.1),在適宜的階段對設計和開發進行系統的評審。

7.3.7

第1段和
第2段

D+A將兩段合并

應識別設計和開發的更改,并保持記錄。在適當時,應對設計和開發的更改進行適當的評審、驗證和確認,并在實施前得到批準。設計和開發更改的評審應包括評價更改對產品組成部分和已交付產品的影響。更改的評審結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4.3

第2段

D+A

當組織或其顧客擬在供方的現場實施驗證時,組織應在采購信息中對擬采用的驗證安排和產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規定。

7.5.1

d)

D+A

d) 獲得和使用監視和測量裝置設備;

7.5.1

f)

A

f) 實施產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動的實施。

7.5.2

第1段

D+A

當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時,組織應對任何這樣的過程實施確認。這包括僅在產品使用或服務已交付之后問題才顯現的過程。
當生產和服務提供的過程輸出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使問題在產品使用后或服務交付后才顯現時,組織應對任何這樣的過程實施確認。

7.5.3

第2段

A

組織應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針對監視和測量要求識別產品的狀態。

7.5.4

第1段第3句

D+A
 
A

若顧客財產發生丟失、損壞或發現不適用的情況時,組織報告顧客向顧客報告,并保持記錄(見4.2.4)。
注:顧客財產可包括知識產權和個人信息。

7.5.5

第1段

D+A

在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組織應針對產品的符合性提供防護,這種防護應包括標識、搬運、包裝、貯存和保護。組織應在內部處理和交付到預定的地點期間對產品提供防護,以保持符合要求。適用時,這種防護應包括標識、搬運、包裝、貯存和保護。

7.6

標題

D+A

監視和測量裝置設備的控制

7.6

第1段

D+A

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設備,為產品符合確定的要求(見7.2.1)提供證據。

7.6

a)

A

a) 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驗證)。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驗證)的依據;(見4.2.4

表B.1 - GB/T 19001-2000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對照(續)

GB/T 19001—2000條款

段/圖/
表/注

增加(A)或
刪除(D)

修   訂   內   容

7.6

c)

D+A

c) 得到識別具有標識,以確定其校準狀態;

7.6

第4段第2句

D+A
新第5段

校準和驗證檢定(驗證)結果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

7.6

第5段

D+A

ISO9001:2008標準文件當計算機軟件用于規定要求的監視和測量時,應確認其滿足預期用途的能力。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并在必要時再予以重新確認。

7.6

D+A

注:作為指南,參見GB/T 19022.1和GB/T 19022.2
注:確認計算機軟件滿足預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驗證和保持其適用性的配置管理。

8.1

a)

D+A

c) 證實產品要求的符合性;

8.2.1

A

注:監視顧客感受可以包括從諸如顧客滿意度調查、來自顧客的關于已交付產品質量方面數據、用戶意見調查、流失業務分析、顧客贊揚、索賠和經銷商報告之類的來源獲得輸入。

8.2.2

第2段第1句

D+A

考慮擬審核的過程和區域的狀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組織應對審核方案進行策劃。
組織應策劃審核方案,策劃時應考慮擬審核的過程和區域的狀況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審核的結果。

8.2.2


第3段

A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審核的策劃、實施、形成記錄以及報告結果的職責和要求。

8.2.2

第4段

D+A

策劃和實施以及報告結果和保持記錄(見4.2.4)的職責和要求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規定。
應保持審核及其結果的記錄(見4.2.4

8.2.2

第5段
第1句

D+A

負責受審區域的管理者應確保及時采取必要的糾正和糾正措施,以消除所發現的不合格及其原因。跟蹤后續活動應包括對所采取措施的驗證和驗證結果的報告。

8.2.2

D+A

注:作為指南,GB/T19021.1、GB/T19021.2GB/T19021.3作為指南,GB/T19011。

8.2.3

第1段
第3句

D

當未能達到所策劃的結果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以確保產品的符合性。

8.2.3

A

注: 當確定適宜的方法時,建議組織根據每個過程對產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影響,考慮監視和測量的類型與程度。

8.2.4

第1段
 
 
 
第2段

A
 
 
 
D+A
 

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已得到滿足。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見7.1)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
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記錄應指明有權放行產品以交付給顧客的人員(見4.2.4)。
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準,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準,否則在策劃的安排(見7.1)已圓滿完成之前,不應向顧客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

8.3

第1段第2句

D+A

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處置的有關職責和權限應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規定。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處置的有關職責和權限。

表B.1 - GB/T 19001-2000與GB/T 19001-2008之間的對照(續)

GB/T19001—2000條款

段/圖/
表/注

增加(A)或
刪除(D)

修   訂   內   容

8.3

第2段

A

適用時,組織應通過下列一種或幾種途徑,處置不合格品:

8.3

新d)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A
 
移至第4段
移至第3段見新d)

d)       當在交付或開始使用后發現產品不合格時,組織應采取與不合格的影響或潛在影響的程度相適應的措施。
應保持不合格的性質的記錄以及隨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記錄,包括所批準的讓步的記錄(4.2.4)。
在不合格品得到糾正之后應對其再次進行驗證,以證實符合要求。
當在交付或開始使用后發現產品不合格時,組織應采取與不合格的影響或潛在影響的程度相適應的措施。

8.4

b)
c)
d)

D+A
A
A

b) 與產品要求的符合性(見7.2.1(見8.2.4;
c) 過程和產品的特性及趨勢,包括采取預防措施的機會(見8.2.38.2.4);
d) 供方(7.4)。

8.5.1

第1段

A

組織應利用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審核結果、數據分析、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以及管理評審,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8.5.2

f)

A

f) 評審所采取的糾正措施的有效性。

8.5.3

e)

A

e) 評審所采取的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附錄A

全部

D+A

更新為GB/T 19001-2008與GB/T 24001-2004的對照表

附錄B

全部

D+A

更新為GB/T 19001-2008與GB/T 19001-2000的對照表

參考文獻

新的和修正的參考文獻

D+A

更新為新的參考文獻目錄

   
[1] ISO 9004——1 ,Managing for the sustained success of an organization-A quality management
 approach
[2] ISO 10001:2007, Quality management-Customer satisfaction-Guidelines for codes of conduct
for organizations
[3] GB/T 19012-2008,質量管理體系 顧客滿意 組織投訴處理指南
[4] ISO 10003:2007, Quality management-Customer satisfaction-Guidelines for dispute resolution external to organizations
[5] ISO 10005:2005, Quality management – Guidelines for quality plans
[6] GB/T 19016-2005,質量管理體系 項目質量管理指南
[7] GB/T 19017-2008,質量管理  技術狀態管理指南
[8] GB/T 19022-2003,測量管理體系 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
[9] GB/T 19023-2003,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指南
[10] GB/T 19024-2008,質量管理 實現財務與經濟效益的指南
[11] GB/T 19025-2001,質量管理 培訓指南
[12] GB/Z 19027-2005, GB/T 19001-2000的統計技術指南
[13] ISO 10019:2005, Guidelines for the selec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ultants and use of their services
[14] GB/T 2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15] GB/T 19011-2003, 質量和(或)環境管理體系審核指南
[16] IEC 60300-1:2003, 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Part 1: 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s
[17] IEC 61160:2006, Design review
[18] ISO/IEC 90003:2004, Software engineering – Guidelin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 9001:2000 to computer software
[19] Quality management principles2), ISO, 2001
[20] ISO 9000- Selection and use2), ISO, 2008
[21] ISO 9001 for Small Businesses – What to do; Advice from ISO/TC 1763),ISO,2002
[22] ISO Management Systems4)
[23] 參考網址:

http://www.iso.org

http://www.tc176.org;

http://www.iso.org/tc176/sc2;

http://www.iso.org/tc176/ISO9001AuditingPracticesGroup

1)  待發布(GB/T 19004—2000修訂版)。

2)  可從網址上獲得:http://www.iso.org

3)  待更新以與GB/T 19001—2008相協調。

4)  提供世界范圍有關制定ISO管理體系標準的綜合信息的雙月刊,包括各類組織實施方面的新聞??蓮腎SO 中央秘書處獲得(sales@iso.org)。

相關內容推薦

?
咨詢熱線18941659688
18941659688
二維碼
妓女妓女影视一区二区
<dl id="hbfd7"><i id="hbfd7"></i></dl><video id="hbfd7"><i id="hbfd7"></i></video><video id="hbfd7"><dl id="hbfd7"><i id="hbfd7"></i></dl></video><dl id="hbfd7"><i id="hbfd7"><font id="hbfd7"></font></i></dl><video id="hbfd7"><dl id="hbfd7"></dl></video><dl id="hbfd7"></dl>
<dl id="hbfd7"></dl><dl id="hbfd7"><dl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dl></dl><video id="hbfd7"><i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i></video> <dl id="hbfd7"></dl>
<dl id="hbfd7"></dl>
<dl id="hbfd7"><delect id="hbfd7"><font id="hbfd7"></font></delect></dl><video id="hbfd7"><dl id="hbfd7"></dl></video>
<video id="hbfd7"><dl id="hbfd7"><i id="hbfd7"></i></dl></video><video id="hbfd7"></video><video id="hbfd7"></video><video id="hbfd7"></video><video id="hbfd7"><i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i></video><dl id="hbfd7"></dl>
<noframes id="hbfd7"><dl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dl><dl id="hbfd7"></dl><noframes id="hbfd7"><dl id="hbfd7"><delect id="hbfd7"></delect></dl><noframes id="hbfd7"><dl id="hbfd7"><i id="hbfd7"></i></dl>
<noframes id="hbfd7"><video id="hbfd7"><i id="hbfd7"></i></video>